近日,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恒坤新材”)披露了招股书(上会稿),拟向科创板发起冲刺。据了解配资买股,该公司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。
对单一客户依赖严重,自产产品毛利率大幅下滑
招股书(上会稿)显示,2022年-2024年(下称:报告期),恒坤新材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.22亿元、3.68亿元、5.48亿元,净利润分别约为9972.83万元、8976.26万元和9691.11万元。
虽然报告期内恒坤新材的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,但其净利润在2023年却出现了下滑,显示出增收不增利。
报告期内,恒坤新材主营业务产品包括自产产品和引进产品。其中,自产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.24亿元、1.91亿元和3.44亿元,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.94%、52.72%和63.77%,收入规模和占比逐年上升。
不过,报告期内,恒坤新材自产产品毛利率却在不断走低,分别为33.52%、30.29%和28.97%。
从客户构成来看,招股书显示,恒坤新材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。
报告期内,恒坤新材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达到99.22%、97.92%、97.20%,客户集中度较高。其中恒坤新材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72.35%、66.47%、64.07%,对其存在较大依赖。
据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,报告期内,同行业可比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均值分别为34.17%、36.22%和35.92%,均远低于恒坤新材。
募资“缩水,新增产能消化存疑
据招股书申报稿,恒坤新材本次IPO原计划募集资金12亿元,其中39,980.22万元投向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、19,330.50万元投向SiARC开发与产业化、60,689.28万元投向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。
招股书(上会稿)显示,恒坤新材本次IPO拟募集资金降低至10.07亿元,主要是删减了“SiARC开发与产业化”项目,另外两个募投项目及其募集资金均没有变化。
本次募投项目拟新建约500吨KrF/A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、760吨TEOS等前驱体材料产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期内,恒坤新材KrF光刻胶、TEOS的产能利用率较低。报告期内,恒坤新材KrF光刻胶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.58%、18.72%和17.55%,TEOS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.68%、26.30%和46.47%。
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,恒坤新材新增产能能否消化?
两名独董来自委托研发合作的高校
招股书(上会稿)显示,恒坤新材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,其中包括3名独立董事。
邹友思1998年12月至今,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,材料学院教授、研究员;2022年9月至今,任恒坤新材独立董事。
黄兴孪2001年8月至今,历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、讲师、副教授;2022年9月至今,任恒坤新材独立董事。
据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文件,2024年11月,恒坤新材与厦门大学签署协议开展委托研发合作,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先进制程的关键材料提供整体解决方案,合作3年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配资买股,恒坤新材的独立董事能否保持独立性有待观察。